找到相关内容469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学佛要》的启示

    人格。 如 是,有人造作恶业,长受恶趣之苦报; 有人造作有漏的善 业,在人、天之间流转不已; 也有人修习无漏净业,得以打 破无明壳、断除渴爱,解脱三界有漏...永无生机(注40)。如是,由无漏学、五出世根的熏习力 ,( 一 ) 首先成就须陀洹,得依见道而“断结”,只要正 念、正知之下, 成就初果的圣者必定?舍断二十种身见结─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947279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

    次第。使得重信的念佛法门,非仅止于仰信层面,更落实于精勤的事修;最终仍紧扣佛法一切法空的精神。如《智论》卷八十七云:菩萨不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,不应以佛的无漏(戒、定、慧),五分法身、十力、四无所...《大智度论》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  中之般舟三昧略探  释海弘  大   纲  一、前 言  二、《大智度论》中之般舟三昧  (一)般舟三昧与般若之关系  (二)念佛三昧与般舟三昧之关系  ()天眼...

    释海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647528.html
  • 净土思想之考察

    在净化世界,其根本办法,是从各人的内心开始。佛法的基本,在于戒、定、慧的无漏学,十善业属于戒,戒的精神在于存心的善恶,心若纯善,即入于定的层次,定力若深厚而且持久,便发生智慧的功能。故其学的根本,...净土思想之考察  释圣严  本所所长、华岗教授   p. 5  提要:  净土为佛法诸乘所同求,亦为诸佛之本愿功德及众生之信行功德所共成,故有他方世界、现前世界、自心世界的类净土,每一类各有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247538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3)

    正为佛弟子之善知识。修行人依戒而住,则能远离恶行,增长善法。  《楞严经》云:“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”欲启发内心之清净无漏智能,必须修定;欲得禅定,则必须持戒,故知持戒为修行的根本。所谓“尸罗不清净,三昧不现前。”若持戒不清净,所修得的禅定亦非正定,而是邪定。  所以,佛法中,不论任何宗派皆以持戒为先,一切善法皆以戒为基,依戒方能证得出世之无漏圣果。  ()忍辱度(羼提波罗蜜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1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4)

    次第是:出离心、慈悲心、空性正见。三十七道品就是解脱道的次第,学人要必先明之。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依学人的根性不同修法也就略有差异,但无出戒定慧无漏学----广为三十七道品,略为戒、定、慧之学,而广...若修无漏十六行,见四谛分明,是名正见。  综合诸经所说,正见就是离诸颠倒邪见的正观;是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因果的智慧;是透过法印、四圣谛、十二因缘等佛教的教理来观察宇宙万象而获得的正确见解。就广义而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2.html
  • 性缘问题之申论

    。十二年以后,重犯日众,佛始令弟子说佛制之广教,以示行范。(五年已制广教,但十二年后乃重犯。 )比丘出家,首须受具,若不受具,即无比丘资格。佛告比丘,戒能生定,定能发慧,戒定慧为无漏学。众生生死烦恼...说句世间法的话,这本书是一个思想体系的开展。只因个人能力有限,不能把它一气贯通,以致浪费笔墨,写成三个篇章。虽然写了三个篇章,依然有言不尽义之感。我觉得作者读者的时光,都应珍惜,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847862.html
  • 试析《解深密经》六度十八分大意

    自己的好事,有了禅定之后,煩恼被压得无力观行了,如果从静虑中开发般若之后,就可以把烦恼随眠彻底消除,故说戒、定、慧无漏学是次第而进的,无论是静虑,还是般若都必以精进作为前提才能成就诸度。  在六度之外...最广大  在修六度中,因为具足了无染著性,无顾恋仕,正回向性的种特征,故六度的行力最力广大。又因具足了无罪过性,无分别性的特征,故六度的行为是无染污。菩萨根据自己所证的无漏智慧,来思维判断分别之后才...

    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1.html
  •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

    秽、六十二见等等,及至后来部派时代的阿毗达磨,将之整理为烦恼随眠论,包括种种不善、烦恼、随烦恼等。  趋向理想的修行德目,依数字列举,有:学、解脱门、无漏根、四念处、四神足、四正勤、四无量心、五...语虽然皆是“作用”的意思,3 但是二者主体性的意思都很强。然而,当时心、意、识似乎被作为相同的意思而使用,在原始圣典或部派佛教时代,心、意、识者不加区别而被使用的情况很多。4 但是,依据用法的不同,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4.html
  • 佛典中的“观“与“念”(2)

    十力的威严及其功德,(注47)并且大大称赞阿弥陀佛光明神通之力,也颂扬戒、定、慧无漏学之重要法门,以及佛法上的解脱和解脱知见。所谓解脱知见,就是说一个人切实明白了解脱的真义,心理上再没有任何的束缚。...手持金色莲花,变化成五百尊佛身,来迎接此人,伸出双手,还齐声赞叹道:“法子!你现在身、口、意业已得到清净,加·鞘发了成佛的愿心;因你有此功德,所以我等同来迎接你。”行者见到了这种情况,即自见己身,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548127.html
  • 证严法师著:静思、智慧、爱(3)

    自己的先生、太太、儿女、亲朋、好友,那还有什么好计较呢?希望大家能在福中修慧。   戒定慧   戒、定、慧,是佛教中所说的“无漏学”。戒是守规矩,若能守好人生的规则、礼节,...即使再硬的石头,也可以被穿孔。现在的科学最新研发分割硬物体的最佳利器——水锯,而佛陀在距今将近千年以前,就已说过“譬如小水长流,则能穿石”的道理,可见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348260.html